意外看到這一次的展覽,便意外的出現到展場。臺北市立美術館所策劃的展覽,海洋堂御宅族文化--慾望與消費。
或許是因為人很多,或許是因為沒有聽語音導覽,又或許是因為自己御宅族的靈魂開始自大,當真覺得這個展覽好像是販售會,很不自在的一個販售會。企圖用文化的角度來探討御宅族,卻選了一個不夠全面的載體(僕竊以為海洋堂並不足以代表御宅族文化,他只是一個在御宅族文化形成中成功獲利的企業。),而我擔心因為不夠專業的新聞媒體大肆報導,會加深真相與認知的落差。
 
既然講到御宅族文化,就不可能不提到日本三位一體的巨大文化創意產業鍊:ACG—動畫、漫畫與遊戲。這是日本文化輸出的黃金三角戰術,要藍海有藍海,要長尾也有長尾,是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商業模式。
 
不難發現,海洋堂所出產的模型,並不在這三角形當中任何一個頂點。真正成功的是那些成功的角色、成功的劇本。角色的產出來自於動畫、漫畫與遊戲。海洋堂獲利來自於將這些成功塑造的2D角色3D化。因此我會認為拿海洋堂的模型來做御宅族文化的載體,並不恰當也不足以代表。
 
然,一開始我就表明或許是因為人很多,或許是因為沒有聽語音導覽,又或許是因為自己御宅族的靈魂開始自大,這些都可能是造成我在訊息接收的過程中的噪音。這依舊是一個值得去看看的展覽,畢竟大家對於這個流行詞彙—御宅族有著無比的新鮮感與一窩蜂。
 
這裡還是要做一點澄清:日文所謂御宅族(otaku)和中文的宅男基本上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。Otaku原本是指對動漫畫有狂熱、專精而且瘋狂到近乎病態的人,後來逐漸衍申成為對某種領域有專精而且極度狂熱,甚至有點病態的人。基本上在日本,Otaku是有一點貶低的意味存在。中文所謂的宅男可以說是從日文御宅族轉變過來,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車男。不過中文所謂的宅男只是指窩在家裡的人,對某種領域狂熱、專精且病態的部份並沒有存在於中文的宅男裡面。
 
畢竟自己曾經是個御宅族,並不想被人搞混。這只是御宅族自大且孤芳自賞的小小自尊。就如同看到新聞總是在說cosplay就是同人誌而且很同志,也會很不爽一樣。
 
日本的御宅族文化,嚴格說起來應該在日本秋葉原一帶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次文化—御宅族文化,應該會繼續走上hip-hop的路子,繼續發光發熱,繼續影響全世界。這是影響全世界的一種文化。
 
於是又不得不想到,日本有自己的漫畫風格、香港也有(即使我很不喜歡),韓國的風格也漸漸明顯,而我們台灣呢?勉強要說比較具特色的就是言情小說封面那種類型吧~我們一向都只是做一個吸收的角色,該是時間做一些產出了吧?或許創意市集會是一個機會,但是要走向國際應該還需要一點時間。
 
繼續加油。
 
其實只是一個展覽的心得,曾經交集過的靈魂產生了一些無名花火,化為文字非常沒有邏輯與順序。將就一下。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embo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