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

承接上一篇《身而為人,我很抱歉》,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商業周刊這兩期的報導,討論兩岸1980年後出生的這群人對世界的影響、對商業的影響、對現有管理理論的衝擊,以及對「你們 的衝擊。這個議題和我切身相關,因為我就是被關注的對象。聽到專案要見刊,我期待且興奮;聽完總編輯簡報,多了不安;見刊後則滿是失望。沈澱了幾天,應是錯誤的期待造成落差,我想。

1197期的【兩岸八0世代趨勢白皮書】有寫到一些點,讓我覺得這群「你們」有認真做功課。封面故事最前面的「10個密碼解讀變種人」真的有打到我。如果看過《Me世代-年輕人的處境與未來》,不難發現全世界的「我們」因為快速連結與四通八達的網絡,已經有漸漸同質化的趨勢:我們誕生在關注自我的主流文化,我們先學會愛自己才學會愛別人,我們生長在無憂無慮的童年以至於必須面對成年衝擊,我們無法負擔飆升的房價、得工作更多但收入卻更少,我們對於夢想既期待又焦慮。所以,當商周用「不安」破題的時候,我承認我的心揪了一下。

除了不安,「矛盾」或許也很適合我們。明明知道要努力、要奮鬥,實際上往往停駐、擺爛。那是思考起點不同與大環境不允許繼續任性所造成的矛盾。所謂江山易改、本性難移,大體上來說符合我們的現況。成長的過程中,相信我們也都察覺這世界並不是一如家裡提供的美好。但是在溫室環境長大的我們,跳下職場與社會的階級權力比賽後,掌上明珠變成爛草莓、很好很棒的稱讚變成「你到底念大學在念什麼?」的謾罵。我們過去熟悉的道理、我們理解世界的方法瞬間被切換。內心的矛盾糾結,應該順從自己,還是該服從你們

正如前篇《身而為人,我很抱歉》提到:已被優渥的環境寵壞,品質低劣的看不上眼,精緻有型的卻買不起,這是1980年後生在美學世代的我們,最悲傷的一刻!眼界被大幅度拉高,還沒嘗到現實的殘酷前就已被貼滿標籤:草莓族、游牧民族,現在又被封上「史上最難管的一群人」,老實說,我也只能道歉,若不道歉,除了「史上最難管的一群人」標籤貼滿身之外,我大概也領不到薪水。

看似為五斗米折腰的無奈,但到底,我們不安的來源是什麼?我們矛盾的根源是什麼?成功?薪資?功名成就?自我實現?夢想實現的難度?還是只是過太爽而無法適應現實生活的壓力?一想到明天要上班,我就頭痛。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、勉強自己符合不認同的規定、想要作自己卻偏偏無法決定遊戲規則。當用刪去法來尋找自己對於工作的熱情,又被貼上遊牧民族的標籤...

 

原來,這世界,不是對不起別人,就是對不起自己。

 

我們的矛盾,在於無法在你們我們之間,找到一個雙贏的生活模式。兩邊拉扯的壓力,我想,就是不安的來源。有本書叫做《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》,多貼切!有些我們選擇作自己,於是對於你們來說,一壓就爛的草莓、遊牧民族的濫觴成為普遍共識;而又有多少殺死自己變成企業中小螺絲釘的我們,每天渾渾噩噩,感嘆「這就是人生」?

不是要刻意區分你我,而是我們總因為本身的特殊而被拿出來大做文章。阿爾伯恩提到: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怎麼還有大人與小孩的差別呢?總而言之,這是個人能力優劣的差別啊!但是這個世界上,只要團體存在著特殊份子,大家就會一起攻擊他。特殊份子為了保護自己,只好在四周築牆,自我保護。」很像我們你們的差異,不是嗎?我們懂網路、懂分享、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與符號系統,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保護我們免於被你們同化的阿Q式城牆。

商周文章《七年級嗆:我上facebook就跟主管要抽煙沒兩樣》引起很大的爭論,我們你們的階級鬥爭又再度被炒起來。還是那句老話,「歷史總是成王敗寇,掌握權力就能決定觀點。」商業周刊的文章並不是給我們看的,編輯群也並不是要和我們說話。我想,會認為商周寫給我們看,這根本就是錯誤的前提,而這個錯誤的前提導致了我的失望。

現在想想,還真好笑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誕生在關注自我的

主流文化,造成他們

「愛別人之前先愛自己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embo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